停电?电压不稳?你家会遇到这样的用电问题吗?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回答很少甚至完全没有。这是因为我国的电网,尤其是配电网的发展水平,越来越成熟。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公布了十三五配电网发展规划,将多措并举提升配电网建设水平。未来,更可靠、更清洁、更智能的配电网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,还能让我们每一个用电人直接受益。
国家能源局在今年9月发布了《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(2015~2020年)》,表示将通过实施这项计划,有效加大配电网资金投入。而这笔投入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。该计划表示,2015~2020年,用于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投资将不低于2万亿元。
为什么国家要在建设改造配电网上下这样的血本?那是因为配电网,相对于输电网来说,它的发展完善水平与我们广大客户日常用电的感受息息相关。配电网建设水平越高,我们可能遇到的低电压、短路跳闸和停电等用电问题就会越少。
今年上半年,按照国家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工作要求,国家电网公司编制了《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(2015~2020)》。日前,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在于北京召开的CIGREC6中国专委会工作会议暨2015配电技术研讨会上公布了公司十三五期间的配电网发展规划,主要可分为以下几方面:
建立技术标准体系
制定以《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》为核心的各类技术标准,初步形成涵盖一次网架、配电自动化、设备物料、电源和多元化负荷接入等全方面,贯穿规划、设计、运维、检修等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。
加快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,加强网架建设,提高供电能力。因地制宜使用配变,缓解季节性负荷引起的低电压问题。逐步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问题。做好边远贫困地区电力建设。
稳步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提高故障定位能力和可靠性水平
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已有26家省公司、76家地市公司开展了配电自动化建设,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6.2%,涉及3.9万条10千伏线路,主要位于网架成熟地区。系统应用地区,平均倒闸操作时间缩短至8.3分钟;非故障区域平均恢复供电时间缩短至11.4分钟。
加快配套电网建设保障大规模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接入
开展电网适应性研究,完善技术标准、简化管理流程、出台服务意见、加强配套电网建设,努力满足新能源、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需要,国家电网已成为全球风电接入规模最大、光伏发电增速最快的电网。
加快信息化集成应用
实现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方法、模型、数据、工具四统一。统一开发部署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软件,实现供电可靠性计算、技术经济比选等量化分析。开发应用一体化电网规划设计平台,实现负荷预测、供电区域划分、成果管理等配电网规划基础功能,进行配电网数据集成试点。
实现配电网与用户双向灵活互动
建设智能互动服务体系,加大智能电表等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覆盖范围,掌握用户用电行为,引导分时有序用电,提供定制电力、能效管理等增值服务;积极开展电能替代,倡导能源消费新模式。
加大科技创新,建设试点示范工程
结合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移动通信等新技术,逐步构建以电网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平台,促进电力流、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深度融合;推广应用先进传感器、自动控制、电力电子、信息通信和即插即用并网装置等新技术、新设备,建设智能配电网试点示范工程,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。
可以发现,以上措施中既有相应的标准体系设计,也有不少科技创新的方法,不仅设法全面提高配电网质量,也在加强整体配电网的智能化和交互化水平。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,不难想见,下一个五年,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水平将上一个新的台阶,而直接受益的也将是我们每一个用电的人,更可靠、更清洁、更智能的配电网将让用电这件事儿变得更加轻松自在。
------电缆网讯